本所建築相關話題問答
- 清水混凝土有何特色?
- 是什麼樣的動機,使貴所開始使用清水混凝土?
- 隆德建築研究所最大特色為何
- 您們事務所用Laboratory的意義為何?
- 貴所對 場所 有何看法?
- 世界上有哪些大師級建築師為貴所推崇?
- 貴所在未來的創作中會加強什麼?
- 以往的業主對貴所的評價如何?
- 建築的精神來自哪裡?
- 什麼樣的建築會令人感動?
- 為何建築細部重要?
- 空間給人的影響是什麼?
- 理想的業主條件是什麼?
- 客戶應如何選擇建築師?
清水混凝土有何特色?
清水混凝土就是混凝土灌漿凝固拆模後,不再加以任何的修飾,完全以混凝土的質感作為建築表現素材。也就是拆模後即為完成面,不能再有修飾,所以施工的事先計畫,施工中的確實負責工作精神都要貫徹到底,因此清水混凝土也會流露出乾淨俐落、一絲不苟的樸素精神來。
台灣過去的工地文化習慣修修補補,再用貼瓷磚、塗漆來掩蓋修補的痕跡,其本質是馬虎、不負責任的工作精神。在歐、美、日本等國家,清水混凝土是美術館、博物館、名住宅常使用的表現素材。
是什麼樣的動機,使貴所開始使用清水混凝土?
十多年前,我在東勢郊外的農村看到一個簡易的小混凝土構造物,沒有經過任何的修飾修補,外表還留有模板的痕跡,它讓我感覺到混凝土的肌里,及其飽滿的生命,是一種活蹦蹦的材料力量,建築應該表現這種感覺。
隆德建築研究所最大特色為何?
本所特色如下
- 能就基地特性及業主需求提出最大策略價值的規劃構想。
- 能以最佳方式整合建築、室內、景園及機電空調。
- 能持續理想及意志來執行監造工作。
您們事務所用Laboratory的意義為何?
我們是不斷在改良,並且極為投入研發工作的事務所,本所從中累積很多寶貴的經驗,我們要為世界留下足以堪當文化資產的建築。
貴所對 場所 有何看法?
一個好的場所會具有一種「神祕吸引性」,我感覺到有很多無形的小精靈會來此停留活動,我們必須小心翼翼的處理這些空間,以免失去了那種味道,小精靈當然就會跑掉,不會再來。
世界上有哪些大師級建築師為貴所推崇?
世界上優秀的建築師很多,目前我們對下列的建築家印象較為深刻:
- Brunelleschi(1377-1446)詳細介紹1 詳細介紹2
- Frank Lloyd .Wright(1869-1959)詳細介紹1 詳細介紹2
- Louis Kahn(1901-1974)詳細介紹1 詳細介紹2
- Renzo Piano(1937~ )詳細介紹1
一個好的創作者,會謙卑的面對斯土斯民,Brunelleski 如此,Louis Kahn 如此,Renzo Piano 也如此。
這些被世界認同的建築家,他們的作品都是源自於所在的土地、所在的人,從他們的作品,我們能感受到這種源源不斷的生命與其豐富。
這些建築家他們有勇氣站在時代的尖端,為世界探險了建築的新領域,他們大開大闔的胸襟堪為一代巨匠。
貴所在未來的創作中會加強什麼?
我們最近常常就文化與創作的問題請教戴壁吟老師,戴老師是旅居西班牙的文化藝術家,他解答了我們很多的疑惑,今後我們希望和更多的藝文界先進交流互動,或一起合作從事創作,這樣對台灣的建築文化會有正面的突破與開展。
另外,如何解決台灣的溼熱氣候,甚至於這些解決溼熱環境的機制,都可能成為台灣建築文化的特色。
建築的精神來自哪裡?
我認為建築的精神百分之五十來自設計者,再來是業主,營造者,以及建築材料本身。
什麼樣的建築會令人感動?
真實才會令人感動,虛偽不會令人感動。一個材料或一種工法,都要清晰的表達真實,才會令人內心感動。
為何建築細部重要?
建築師Mies Van Der Rohe 曾說過 “God is in the detail”,我同意這句話;但我願意補充一句 Thieves is in the detail too ,一些失去注意的detail往往把整個建築從天上的位階拉下來。
空間給人的影響是什麼?
我小時候還沒上學的年紀,幾乎天天跟著母親到廟裡誦經,母親在誦經時,我便獨自的坐在旁邊等她,整個空間就只有母親,我及裊裊的香煙,日光從熏黑的屋架天窗射入,可以看到煙霧的粒子在光束中飛舞,整個氣氛給人很靜很遠的感覺。
那時候我們是住在日本時代蓋的二層街坊,從臥室的木窗,可以看到日本時代的農會大樓,那是小鎮最體面的建築,日光照在它身上的顏色光影變化,至今仍存在記憶中,我想好的空間應該如此溫馨而有人味,它給予人平靜和滿足。
理想的業主條件是什麼?
有偉大的業主才有偉大的建築,理想的業主條件是
1.要具有蓋一棟世界名建築的企圖心。
2.要有持續的意志及熱情來完成這偉大的使命。
客戶應如何選擇建築師?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建議您們可以親自去看建築師所設計監造的建築物,而不要用照片或透視圖來選擇建築師,因為照片沒有現場真實,而透視圖更無法真正表達建築師的能力。
問題請教
如果您對本所或建築相關話題有其他問題,請填寫下面表格資料,我們將儘快為您解答。
* 必填

一次偶然的機會登上貴所的網站,高興看到台灣又有一位執著於自己理念與設計精神的建築師為了專業上的堅持而積極投入創新與研發,這真的是對設計界的一種激勵與啟發。
若您也有同感或意見,請不吝告訴我們
回顧業界,畢竟現今有太多的建築師在執業的心態與專業設計能力的養成教育上只重表象而缺乏內涵,重利益而輕品質,導致一推的都市之瘤應然而生,附其設計背後的理論基礎更是無法讓人茍同。
真希望有更多的設計人能繼續為了台灣這塊地土的永續發展堅持下去.
台北縣 吳健民
郭建築師您好,
拜讀網上隆?觀點上的幾篇大作,心中頗有同感,尤其是台灣觀點的部份。這個是我在歐洲、美洲及南亞5年多施工後很深的感觸,也是促使我回到台灣唸研究所的動力。
希望未來有更多的機會與您請教。
台中 謝南陽
若您也有同感或意見,請不吝告訴我們